心血管事件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密切相关,目前的临床影像学手段对易损斑块的检测缺乏特异性和灵敏性,如何准确识别易损斑块是重要难题。 髓过氧化物酶(MPO)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是由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 近期研究表明MPO是不稳定斑块的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可用于识别不稳定斑块。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田捷研究员团队在生物医学1区杂志 《Theranostics》(2019 IF: 8.579)上发表论文,团队合成了一种靶向MPO活性的多模态磁粒子成像探针,该探针能够在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动物模型上, 通过高灵敏磁粒子成像和荧光成像识别不稳定斑块,并在活体水平监测斑块中MPO活性变化。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用PEG化的SPIO与5-HT和Cy7荧光染料制备了一种新型多模态成像纳米探针5-HT-Fe3O4-Cy7(5HFeC NPs)。该探针同时具有MPI和荧光成像的特性,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证实5HFeC NPs可被活性的MPO催化发生自身团聚,实现靶向聚集。在用高脂饲料喂养40-42周的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中,尾静脉注射该探针后24h,在小鼠腹主动脉斑块处可见荧光和MPI信号,并且高于主动脉弓处斑块。经病理分析后,腹主动脉处的斑块较主动脉弓处的斑块具有更强的易损性,提示5HFeC NPs可通过MPI和荧光成像中识别不稳定斑块。对于同时被给予MPO活性抑制剂的小鼠,腹主动脉的MPI和荧光成像明显低于正常高脂饮食组,证实了该探针可用于监测MPO活性变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田捷研究员、惠辉副研究员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课题组成员佟伟、尚文婷和张颖倩为文章的并列第一作者。 参考文献:

Tong W, Hui H, Shang W, Zhang Y, Tian F, Ma Q, Yang X, Tian J, Chen Y. Highly sensitive magnetic particle imaging of vulner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with active myeloperoxidase-targeted nanoparticles. Theranostics 2021; 11(2):506-521. doi:10.7150/thno.49812.

原文链接:https://www.thno.org/v11p0506.htm